当前位置: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分类:产业发展  时间:2014-03-05 13:39  浏览:468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推进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维护国家食品安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不断突破,生物产业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并逐步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湖南生物医药和育种两大领域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28%,总规模居全国第12位。
一是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湖南拥有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09年,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两大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和200亿元,居全国第13和第4位。中药材资源蕴藏量排名全国第2位,杂交水稻、油茶和柑橘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位,生猪出栏量排名全国第2位。培育了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重大品种,形成了一批产值过十亿元的骨干企业,“隆平高科”杂交水稻辐射全球,“千金”成为国内妇科用药第一品牌。
二是抢占了部分领域技术制高点。湖南生物技术研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杂交水稻、医学遗传和个体化基因治疗、干细胞等技术国际领先;生物毒素纯化利用、中药超微粉体、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国内领先。形成了90多个专业研发平台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2006年以来获得生物医药技术发明专利300余个、国家级新药和医疗器械注册证书320个;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500多个,获得新品种权300多个。
三是市场前景广阔。“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和育种市场将年均分别增长20%和30%以上。现代中药产品和生物制品占医药市场的份额由25%提高到40%,将带动中成药、中药超微饮片和诊断试剂等湖南优势医药产品的市场份额年均增长30%以上。水稻、油茶等湖南优势生物品种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巩固,生猪、水产和茶树等特色领域将获得年均30%左右的增长空间。
湖南生物产业既拥有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自主品种和大品种较少,生物医药领域六类以上中药和五类以上化学药新药产值占总产值的4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制约了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新品种开发,品种低水平同质化率达70%。二是药品优质优价的合理定价机制有待理顺,培育质价相符的市场能力较弱,企业缺乏发展支撑力。三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小而少,产业带动和集聚能力不强。
二、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结合梯次创新集成和适度原始创新为动力,以13大类重大常见多发性疾病治疗、重大疫情防治和高产优质的生物育种新品种开发需求为牵引,以9大产业化工程为抓手,着力突破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大力推进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培育领先全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重大创新品种,打造一批具有突出品牌效应的大型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扩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突出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以原(辅)料和医药关键中间体为突破口,积极开发新型药物和新型制剂;加快干细胞技术、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进程,抢占生物制品领域竞争制高点;加快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扶持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产业发展;综合运用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和航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加强动植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加快规模化制种、种植和养殖技术开发,推进示范推广应用,促进生物产业跨越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生物医药产业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位,确保生物育种产业继续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到2015年,累计投入200亿元,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企业5-6个、过10亿元企业30个以上;建设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60个;获批国家中药六类以上、化学药五类以上新药和生物制品100个以上、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0件以上,国家和省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400个以上。
到202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我国特色鲜明的生物产业重要增长极。
四、发展领域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两大领域。生物医药领域,优先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加快发展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大力培育基因工程药物和干细胞;生物育种领域,优先发展水稻、畜禽水产,加快发展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种业,大力培育微生物种业。
(一)生物医药领域
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围绕重大疾病和疫情防治需求,着力发展以下领域:
1、现代中药
中成药。围绕新药开发和质量控制技术瓶颈,突出两大主攻方向:一是治疗妇科、心脑血管、肿瘤、新发突发传染病、消化系统等疾病和功能保健、补益等新产品;二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
中药饮片和提取物。围绕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药材深度开发,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药材基地化、工艺规范化、包装规格化的超微饮片;二是品种道地、炮制精细、规格明确的中药精制饮片;三是以下游大宗产品为依托的提取物。
中药材种植。围绕中药材优质、稳定、可控要求,突出两大主攻方向:一是建设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二是突破珍稀濒危药材品种繁育技术,实现规模化种植。
2、化学药
化学药制剂。围绕新型制剂关键技术瓶颈,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新型缓控释制剂和靶向给药制剂;二是新型复方制剂;三是新型外用制剂。
化学原(辅)料药和中间体。围绕制药关键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高端、特色化学原料药;二是关键医药中间体;三是新型药用辅料。
3、生物制品
干细胞产品。围绕干细胞技术产业化,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扩大人类干细胞库和人类胎盘及附属组织库规模;二是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三是干细胞产品检测和安全性评价。
基因工程药物。围绕重大成果转化应用,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以人类遗传资源库和人源基因载体技术为基础的基因工程药物;二是蜘蛛等生物毒素分离纯化系列新药;三是个体化基因治疗药物。
血液制品。围绕人血浆原料深度开发,突出两大主攻方向:一是扩大人血浆提取规模;二是血浆蛋白或血细胞组分制品。
新型疫苗和抗体。围绕重大疫情防治,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重组、杂交或基因缺失的基因重组疫苗;二是多肽合成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载体疫苗;三是治疗性抗体。
4、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
高端医疗设备。围绕医疗设备数字化和远程医疗,突出主攻两大方向:一是数字化、网络化医疗设备和系统集成;二是基于生物技术服务和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医院现实系统。
生物医学材料。围绕新型医学材料开发,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医用植入器械及介入器材;二是口腔及微创医疗器材;三是生物基材料组织工程产品和新型卫生材料。
体外诊断试剂。围绕体外诊断精确性和治疗有效性,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家用诊断试剂;二是传染病、肿瘤和基因异常等临床诊断试剂;三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诊断试剂。
制药装备。围绕提高制药工艺装备水平,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全自动化制药设备;二是大规模药品生产设备;三是联动、组合制药生产工艺设备。
(二)生物育种领域
围绕突破高产、优质、安全的生物品种选育和繁育技术,着力发展以下领域:
1、粮油作物
水稻。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亩产900公斤三期和亩产1000公斤四期超级杂交稻;二是泰国优质米水平的优质稻;三是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制种和种子加工装备及配套技术。
油茶。突出两大主攻方向:一是高产、高含油量、多抗、早实品种;二是油茶杂交育种和组培快繁技术开发。
油菜。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三高”(高含油量、高油酸、高产)、多抗(抗病、抗倒、抗极端高低温)和特早熟油菜;二是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三是油菜繁育关键技术开发。
2、畜禽水产
生猪。突出两大主攻方向:一是优质、高产、高抗配套系;二是富含地方良种血缘的新型配套系。
草食动物与家禽。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湘西黄牛、湘中黑牛肉用新品系;二是湘东黑山羊肉用新品系;三是湘黄鸡肉、蛋专用型新品系。
水产。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四大家鱼”、中华鳖、大鲵原种化新品系;二是抗病草鱼;三是湘云鲫、洞庭青鲫品种改良和新品系。
3、经济作物
柑橘。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优质、加工鲜食用和兼用型宽皮柑橘;二是早熟、抗逆、光皮大果冰糖橙;三是无病毒容器育苗技术。
棉花。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多抗(抗虫、抗枯黄萎病、耐高温)转基因高产杂交棉;二是整体品质达到美国优质棉水平的高支纱优质棉;三是杂交棉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茶树。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高氨基酸绿茶育种;二是高产、低氟、适制黑茶茶树育种;三是高茶黄素、高儿茶素、高茶氨酸活性成分茶树育种。
4、特色品种
围绕特色品种改良,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食品用、农用和环保用微生物育种;二是高产、广适果蔬、名贵花卉、生物质能源用植物和优质苎麻等育种;三是速生、高抗、优质林木育种。
五、主要任务
(一)实施九大产业化工程
大力扶持55家重点企业,着力建设90个重大项目,组织实施:
1、现代中药振兴工程
构建道地药材种植、加工和开发于一体的现代中药产业链。到2015年,累计投入40亿元,获批六类以上新药40个,实现增加值130亿元。
实施内容:一是完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平台,开发中药新的有效部位和成分。二是建立中药制剂研发平台,推进中药新复方研究,加强名医名方和名优中成药新制剂开发。三是推进中药超微饮片产业化、产品国家认证和国内外市场应用。四是扶持茯苓等30种道地大宗药材规范化种植和铁皮石斛等10种珍稀濒危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2、化学药物创新工程
加快关键技术开发和重大品种培育。到2015年,累计投入35亿元,获批五类以上新药40个,实现增加值100亿元。
实施内容:一是建立新型药物制剂研发平台,突破制剂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新型复方制剂研发;二是建立创新药物筛选与优化平台,完善化学合成和手性药物等研发平台,建立肽类、蛋白类和核酸类小分子药物合成与筛选验证平台;三是建立药用辅料研发平台,加快新型辅料开发和应用。
3、干细胞和基因工程药物培育工程
推进原创性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重大突破。到2015年,累计投入10亿元,获批国家新药和新产品20个,实现增加值25亿元。
实施内容:一是推进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突破基因治疗和器官移植技术;二是加快湖南省人类遗传资源库建设,实现人源基因载体技术等重大原创性成果转化,加快虎纹捕鸟蜘蛛毒素系列新药产业化;三是推进流感、血吸虫等重大传(感)染病新型疫苗和抗体开发;四是突破人血浆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人血白蛋白高端系列产品。
4、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提升工程
发挥原创性研发优势,强化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到2015年,累计投入30亿元,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0件,实现增加值75亿元。
实施内容:一是建立大型、远程医疗设备和医用植(介)入器材开发平台,加强远程医疗设备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微创介入诊疗器械等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二是完善免疫诊断试剂和生物芯片技术开发平台,推进诊断系列产品产业化;三是加强全自动化、联动、组合制药装备开发,建成国内领先的制药装备生产研发基地。
5、水稻育种工程
强化杂交水稻世界领先地位,加快关键技术开发。到2015年,累计投入10亿元,育成新品种65个以上。实现增加值35亿元。
实施内容:一是完善超级杂交水稻、高档优质稻育种及产业化开发平台,突破分子育种和机械化、规模化制种技术瓶颈;二是建设杂交水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分子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等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6、畜禽水产育种工程
建立畜禽水产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累计投入25亿元,育成良种猪配套系7个以上、肉牛和羊新品系3个、湘黄鸡新品系4个以上、鱼类新品系8个以上。实现增加值65亿元。
实施内容:一是建立畜禽水产新品种(系)选育及繁殖技术研发中心,重点突破生猪、草食动物和水产动物定向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瓶颈;二是建立健全畜禽、草食动物和水产动物技术开发体系,开发新品种和规模化养殖技术。
7、油料作物育种工程
加快油料作物育种技术开发和推广种植。到2015年,累计投入7亿元,育成油茶新品种10个以上、油菜新品种25个以上。实现年增加值25亿元以上。
实施内容:一是实施油料作物育种、繁殖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专项,重点突破油茶多性状聚合杂交育种、油菜转基因育种及繁育等关键技术;二是组建南方油茶和油菜技术开发平台;三是组建南方油茶、油菜种子产业集团,建立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品种鉴定、种子生产和产业信息五大体系。
8、经济作物育种工程
建立以柑橘和棉花为重点的经济作物育种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累计投入7亿元,育成柑橘新品种(系)50个以上、棉花新品种10个以上、绿茶黑茶新品种5个以上、苎麻新品种3个以上。实现增加值25亿元。
实施内容:一是组建柑橘遗传育种研究平台, 开发柑橘育种新技术;二是建立棉花转基因育种研发平台,开展棉花新品种(系)的培育及安全性评价、检测与鉴定;三是组建茶树分子育种技术开发平台。
9、微生物育种工程
建立微生物育种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累计投入5亿元,育成微生物新菌株20个以上。实现增加值15亿元。
实施内容:一是实施微生物育种专项,重点突破现代微生物定向分子育种和离子束、快中子等现代微生物育种技术瓶颈;二是组建微生物育种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农用、食品用、环保用等微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开发一批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新产品。
(二)构筑四大产业支撑平台
围绕产业发展共性支撑需求,重点建设:
1、共性关键技术服务平台
依托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平台,整合重点企业优势资源,建设和完善实验动物与安全评价中心、公共实验中心、中试生产中心、专业化信息服务中心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促进创新集成和成果转化。完善“一所五中心”(医疗器械检测所、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中药标准研究中心、药用包装材料检测中心、药用辅料检验检测中心、省药品评审认证与不良反应中心)医药食品质量保障体系。
2、生物医药物流平台
在理顺药品优质优价、质价相符的合理定价机制基础上,一是建设医院终端配送高端物流平台;二是完善针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机构、单体药店等中低端市场的全国性大型药品批发配送体系,构建覆盖全省城乡和全国大中型城市的医药零售连锁网络;三是以廉桥中药材专业市场为基础,构建我国中西部地区道地药材交易中心。
3、生物种质资源平台
依托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一是完善水稻、油菜、棉花、蔬菜等农作物综合性种质资源库;二是建设湖南黑猪、宁乡花猪、湘西黄牛等地方畜禽良种种质资源库及原种场;三是建设柑橘、油茶等果茶、林木种质资源圃;四是建设草鱼、鳙、中华鳖等特色水产资源种质资源库及原种场;五是建设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六是培育“隆平论坛”,构建种业技术国际交流平台。
4、投融资平台
依托国家生物产业系列创投基金和长株潭(“3+5”城市群) 两型产业基金,建立生物产业风险创业投资集约平台,支持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发展。
(三)着力推进国家产业基地建设
围绕着产业集聚的合理布局,按照《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原则,结合国家、省、市高技术产业基地及全省78个园区的产业布局要求,着力推进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产业布局(见附件3):
1、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重点建设“一园五区一带”。一园即浏阳生物医药园;五区即长沙麓谷科技园集聚区、常德德山工业园和岳阳君山生物医药园湘北集聚区、怀化和邵阳为中心的西部中药谷、衡阳为中心的湘南集聚区、株洲为中心的湘东集聚区;一带即中南大学、中医药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省中医药研究院等组成的长沙生物医药技术科技带。
2、生物育种产业基地
培育以隆平高科技园为依托,以湖南农大、省农科院、中南林科大、省林科院和隆平高科等为主体的生物育种创新中心。按照湖南省主体功能区“三区七片八品”生态农业战略格局要求,推进洞庭湖平湖区,长衡永、娄邵丘岗区,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地区等三类生物育种生产区域建设。洞庭湖平原区重点发展优质杂交稻、优质淡水产品、高支纱棉花、双低杂交油菜。丘岗区重点发展优质稻米、优质油茶作物。山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绿茶、特色水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资金对产业创投基金的支持力度。
着力加大省财政对生物产业创投基金和长(沙)株(洲)(湘)潭两型社会产业基金中的生物产业子基金等的引导和配套力度,积极发展私募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大良种补贴和种子储备风险金投入力度。
(二)加大对本省生物产品的市场培育力度。
在采购和定价上优先支持本省优质生物产品,加强药品监管和种子检验检疫及安全性评价管理,支持我省生物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三)设立重大创新品种的奖励制度。
设立省生物产业创新奖励资金,作为扶持重大创新品种开发,实现产业快速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五类以上化学药、六类以上中药新药和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动植物新品种给予研发经费总额的5%-8%的专项补贴(100万元至500万元)。